微信掃一掃
滿天星斗的夏夜里,隨風搖曳的煤油燈光下,有一個臉龐黧黑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子旁,口若懸河,滔滔不絕。到了緊要關頭,他拿起驚堂木,“啪”的一聲,拍在桌上,四下闃然無聲。這是小時候我在明堂里聽人說書的情景。
說書人名叫王維生,是鄰近的鄭宅樟橋頭村人,因為老是瞇著眼睛,所以人家都叫他維瞇眼,反而把真名淡忘了。維瞇眼身材短小,口才極佳,屬于柳敬亭一流的人物。他雖然只有高小文化,從小愛看傳書,碰到不認識的字,就向文化高、年紀大的老人請教。農閑日子,人家去賭博,他就一個人靜靜地躲在家里,專心看書,記憶驚人。
每當說書的時候,維瞇眼口齒清晰,語言流暢,表情生動,把聽眾逗得一會兒哈哈大笑,一會兒愁眉苦臉,可他自己始終是一臉嚴肅,不喜不怒,憑著一副伶牙俐齒,讓大家度過了一個個驚心動魄、如醉如癡的夜晚。
說得渴了,鄉(xiāng)下人沒有喝開水的習慣,他就喝一口冷水。為了表示對說書先生的尊重,一塊多一斤的白糖買不起,就在井水里加一毛錢一包的糖精,權當糖開水。至于報酬,也是大家籌集來的,你五分我一角,不過一兩塊錢。
炎熱的夏夜,聽維瞇眼講傳,如沐春風,不覺得熱了,不覺得蚊子叮了,也不覺得夏夜長了,只覺得時間過得飛快,每到精彩之處,便是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”,吊足人的胃口。在第二天接下去之前,滿腦子都是問號,故事情節(jié)到底會怎樣變化?一個炎熱難熬的夏夜,就這樣在癡癡迷迷中不知不覺地度過了。
維瞇眼當年講了哪些傳,里面有哪些人物,因為我年紀太小,大多記不起來了,好像有《三國演義》和《說唐》吧。長大以后,我曾仔細看過這兩部話本小說,還是沒有聽他說書過癮。
在南山腳的治平六聯(lián)村,有一個比維瞇眼資深的說書先生徐仁楷。他的侄孫徐成校說,徐仁楷生于清朝末年,精通文學,寫得一手好字,尤其是對《說岳全傳》、《隋唐演義》、《三俠五義》、《三國演義》和《水滸傳》等小說,爛熟于心。
徐仁楷生性瀟灑,一生中鐘愛三樣東西:老酒、小說與寫字。尤以酒為甚,終日酒不離口,人稱酒壺。只要有酒喝,他便開心,沒酒喝,他便寄情于看小說與寫字。因為《三國演義》看得透,語言表達能力好,善于說書,人們不再叫他酒壺,代之以楷叔。
在通訊媒介極不發(fā)達的當時,徐仁楷聲名遠播,擁有一大批粉絲。每當他從黃宅市趕集或者田畈干活回來,有人往往會說:“楷叔,坐一會兒,講一出《三國》,過過癮?!彼銟纷套痰刈聛恚恍鑸蟪?,只要一碗老酒就行。
據(jù)說,有個村莊兩位略懂《三國演義》的人,為其中的一個細節(jié)描寫爭論不休,最后決定去找楷叔評定??咫S即作了評定,并翻出原著給他們看,雙方口服心服,嘖嘖贊嘆:“楷叔,了不起,名不虛傳。”
徐仁楷善講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,讓他的鄉(xiāng)親受益匪淺。他總喜歡在夏日的夜晚,在自家臺門口放一張書桌,提一壺老酒,拿一塊驚堂木。只聽得“啪”的一聲,他便開講,激情慷慨,幫多少人度過了那一個個悶熱的、飽受蚊蟲叮咬的漫長夏夜??!
梅花香自苦寒來,徐仁楷對《三國演義》的了然于胸,是源于他的癡迷。在當?shù)兀鱾髦@樣一個故事:
夜深人靜,狗叫聲、蟲鳴聲都停息了,顯得黑暗和靜寂。只見那一間豎著馬頭墻的堂屋樓上,還有一點微弱的燭光,徐仁楷披著衣服,靠著床梃,在搖曳的燭光下,手里捧著一本線裝書,封面上寫著四個隸書:《三國演義》。這個時候,沒有人能驚擾他,除非天塌地陷。
鄉(xiāng)下沒有更夫,家里沒有時鐘,只能靠雄雞的啼叫來推測大約的時辰。“喔……喔……喔……”,雄雞第一次啼叫,徐仁楷的娘從睡夢中醒來,迷糊的雙眼感覺到火紅色的燭光,知道兒子還沒睡。
“楷,好睡了呀!”
“呃……嗯?!?
徐仁楷嘴巴上說“呃”,手里哪能把書放下來呢!或許,他正好看到前一回的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聽下回分解”,或許他正在構思羅貫中所寫的,他明天如何生動地講給弟弟妹妹、叔叔伯伯、鄰里朋友聽?那他怎么肯把書放下呢?于是,繼續(xù)看。
“喔……喔……喔……”,雄雞第二次啼叫,徐仁楷的娘又一覺睡醒了,迷糊的雙眼仍然感到火紅色的燭光,知道兒子還沒睡。
“楷,好睡了呀!”
“呃……嗯?!?
這一個“呃”字,在平時就是對娘的尊敬,就是孝道的體現(xiàn),可是當徐仁楷在看小說的時候,這個“呃”字只是應付了。
直到雄雞第三次、第四次甚至第五次啼叫,天都大亮了,那微弱的燭光還沒有滅,繼續(xù)飄搖著黑乎乎的熏煙。娘起床了,看到那微弱的燭光,問他:“你昨晚睡過沒有?蠟燭可惜不可惜呀?”這時,徐仁楷笑了笑:“書太精彩了,放不下?!?
文人落魄,徐仁楷一輩子以撐竹筏為生。過一段時間,他要到山里去買竹,裝在竹筏上,沿著浦陽江順流而下,到他所在村的大溪灘,先把竹子從竹筏上卸下,再扛回家里,這就是他的工作。
因為撐竹筏,徐仁楷手里離不開竹篙。村里人同情他懷才不遇,開起玩笑:“楷叔,你這支筆拿錯了?!币馑际钦f,你作為讀書人,不應該去撐篙,而要拿筆著書立說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 (王向陽《手藝:漸行漸遠的江南老行當》,廣西師大出版社,2017年8月版)
版權所有?2001-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(wǎng)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72602100048號
業(yè)務咨詢和服務專線:0579-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:0579-88188123
免責聲明:您看到的內容均為會員發(fā)表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,并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