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一掃
這是遠古以來從未提及的一段史前文明。
一次偶然地發(fā)現(xiàn),不僅改寫了浙江的歷史,甚至發(fā)現(xiàn)了1萬年前的栽培稻遺存……
歷史回溯至2001年的春天,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博物館,在浦江縣黃宅鎮(zhèn)進行考古發(fā)掘,他們?yōu)殄X塘江以南第一次發(fā)現(xiàn)良渚文化墓地而興奮不已。在對300米處一個名叫“上山”的小土丘進行試發(fā)掘時,專家們驚呆了——大量完全陌生、十分原始的文化遺存顯現(xiàn)眼前。著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,是它3000年后才發(fā)生的事情……
今天起,浙報集團金華分社和浦江宣傳部推出《浦江萬年上山文化》系列報道,試圖讓讀者走近浦江,走進上山文化。
上山遺址出土的打制石器。
走進浦江博物館的“上山文化”陳列館,你會看見展柜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用石片制作的石器,有的像刀,有的像鋸,奇形怪狀,五花八門。可別小瞧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玩意兒,它們各有各的用途:打野獸的投器、割稻黍的鐮刀、剖魚的小刀,有的是生產工具,有的可能是日常生活器具。
更為重要的是,這些石器可以有力地證明“上山文化”所處時代的特殊,驗證“上山文化”的原始性。
上山遺址出土的打制石器。
眾所周知,舊石器時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(fā)展階段,而新石器時代則是以使用磨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(fā)展階段。通俗地說,“原始質樸”的打制石器“出生”在古老的舊石器時代;而磨制石器的出現(xiàn),標志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。打制石器與磨制石器成了區(qū)分新舊石器時代的關鍵。
在浙江以往發(fā)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,打制石器沒有成為一個文化現(xiàn)象,而上山遺址二期發(fā)掘中出現(xiàn)了打制石器與磨制石器并存、以打制石器為主的現(xiàn)象。
上山遺址出土的石磨盤、石磨棒
“出生”于兩個不同時代的石器出現(xiàn)在同一個遺址中,可以說明“上山文化”剛好處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早期過渡的階段。
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,上山先民的前腳已經邁進新石器時代,而后腳還停留在舊石器時代。隨著考古的不斷深入,礫石石器,如石磨盤、石磨棒的大量存在,更是一個有力的證明。(作者: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何賢君?杜羽豐 通訊員?洪炎生?洪建堅?許乾虎?張國萍)
版權所有?2001-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安備 33072602100048號
業(yè)務咨詢和服務專線:0579-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:0579-88188123
免責聲明:您看到的內容均為會員發(fā)表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,并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