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向陽:紅糖·古巴糖·麥芽糖
轉(zhuǎn)載
在線管家于 2016/08/19 15:39:17 發(fā)布
IP屬地:未知
來源:今日浦江
作者:王向陽
6567 閱讀
0 評論
5 點贊
小時候,糖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,只有坐月子的產(chǎn)婦或者年邁的老人,才有資格吃。在土話里,紅糖俗稱烏砂糖,白糖俗稱白砂糖,麥芽糖俗稱白糖。
當年生產(chǎn)隊里種了不少糖蔗,分到各家各戶。每到秋收,有的人家舍不得吃糖蔗,拉到相鄰義烏縣的糖坊,榨成烏砂糖。據(jù)大人說,老式的榨糖方法,是用牛拉木制榨糖車,把新鮮的糖梗夾進兩個高大的圓圓的滾筒間,糖汁流入溝槽,流進一只缸中,然后把糖汁倒入鍋內(nèi),熬成紅糖。后來,用壓榨機代替木制榨糖車,方便是方便了,卻少了一種古老的韻味。
同鄉(xiāng)洪彩云當年還是一個嘴饞的小女孩。有一天,她的爹娘將糖蔗運到義烏縣去榨糖,她坐在椅子上,等啊等,從上午等到下午,從白天等到晚上,連眼皮也睜不開了,打起瞌睡,就是不肯上床睡覺。她知道在熬糖的時候,爹娘會用糖蔗頭,浸入糖鍋里,粘一層糖(俗稱糖烏龜),帶回家來犒賞她。有的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,拿起糖蔗頭,猛地在糖鍋里一浸,迅即溜開,邊跑邊舔,笑罵由人。
平時吃不到紅糖,過年才能過一過癮。春節(jié)拜年,到了親戚家,先泡一杯加紅糖的茶;再吃兩個加紅糖的煮雞蛋;體面的人家,還要吃加紅糖的蓮子、蜜棗和木耳。此外,產(chǎn)婦生孩子,親戚要送禮,一般是雞蛋、紅糖和豆腐皮三樣,少了紅糖就不體面。
紅糖至今還有,只是當初盛行一時的一種特殊的糖——古巴糖,早已銷聲匿跡了。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在商店里能買到古巴糖,是淡黃色顆粒狀的結(jié)晶體,不像白糖那樣雪白,也不像紅糖那樣暗紅。那是一種來自一個遙遠的國家——古巴的糖,與伊拉克蜜棗一樣,都是特定年代的產(chǎn)物。當時,我不知道古巴是一個國名,更不知道它在美洲。長大后聽大人說,早先美國和古巴實行國際分工,美國提供糧食,古巴生產(chǎn)食糖。后來兩國交惡,美國停止向古巴供應(yīng)糧食、收購食糖。我國派遣專家赴古巴,挖掉多年生的糖蔗,改種水稻,并收購剩余的古巴糖,順帶解決了我國的糖荒問題。
據(jù)說在產(chǎn)地,古巴糖的價格很便宜,五分錢一斤就夠了。但到我國,身價百倍,每斤只比白糖便宜五分錢,要一塊多錢。有一年春節(jié),三姑姑收到一斤人家送的古巴糖,舍不得吃,拿到街上賣了。因為不懂行情,只賣了紅糖的價格,結(jié)果被三姑夫數(shù)落了一輩子。
小時候,一位鄰居常做麥芽糖。麥芽只是做麥芽糖的發(fā)酵劑,真正的原料是糯米,一斤糯米能做半斤白糖。做麥芽糖的流程已經(jīng)模糊不清了,印象最深的是拉糖塊的那道工序:用一根木棒將熬好以后冷卻的琥珀狀糖塊攪出,一端掛在木柱的鉤子上,將另一端擱在木棒上,雙手握著木棒,用勁往后拉,拉得長長的,快要斷掉了,然后再甩到鉤子上,拉、甩、拉、甩……不停地重復著這兩個單調(diào)的動作,不知要拉幾百次,原先黃色的糖塊,越拉越白,最后變成銀白色。每當拉糖塊的時候,數(shù)小孩子最為興奮,伸長脖子,翹首以待,圍得里三層外三層。(作者:王向陽)